
— 《传习录·答欧阳崇一》中提及:“凡学问之功,一则诚,二则伪。”王阳明对于学问的探求,强调了一个“诚”字,要求人们真心实意地对待立志与做学问,脚踏实地,不欺骗他人,更不欺骗自己。
王阳明指出,所谓的“内外不一”,亦即内外存在“二”,本质上即为虚伪。当一个人思虑过多,必然行动迟缓,这种二元心态只会滋生虚假。他进一步强调,相对于行为的恶劣,“伪”更为可怕,更可能害人害己。
当我们谈及“一”,意味着全身心投入于事物之中,毫无杂念;而“二”虽然看似也专注于事物,却难以忽视成败得失的干扰。做一件事时,全心全意,毫无杂念,便是真正的“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对自己真诚无二心呢?王阳明提出的“静中体悟”与“事上磨炼”,教导我们在宁静中寻找方向,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价值。这一过程中,“诚意”与“谨独”成为我们的护航者。
诚意,意味着保持正直的念头。因为人无法时刻保持清醒,所以王阳明格外重视“诚意”的培养。而谨独,意味着在独处时也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严格自律。它不仅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更是我们对自身诚意的坚定追求。
现代自我管理涉及目标设定、时间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等流程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而在王阳学中,自我管理的过程更是我们如何真诚对待自己的过程。这包含了分析私欲、设定目标、保持信心、具备毅力、保持良好心态、不断学习、实践检验以及深入反思等多个环节。
当我们坐下来安静思考,面对诸如“早上是否要早起却没起来”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探寻背后的真正动机。是前一晚睡眠不足,还是工作不够热爱,或是身体有所不适?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有其原因,只有找到它们,我们才能为自己分析出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实现对自己真正的“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