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红河州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之中,千年传统的梯田景观与现代养殖产业相融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这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和谐景象成为了现实。梯田不仅种植着稻谷,还养育着黑斑蛙,两种看似无关的生产方式在这里相互依存,共同滋养,为乡村带来了超越单一产业的丰厚效益。
走进沙拉托乡阿嘎村委会的河底黑斑蛙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养殖大棚。稻田之间,池塘之畔,黑斑蛙生长旺盛,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黑斑蛙养殖是当地新兴的一项养殖产业。沙拉托乡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生态资源,明确目标定位,有效盘活土地资源。通过上海市的对口帮扶资金610万元,以及在建引领下的考察学习,成立了三喵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流转周边30多亩土地,开展稻蛙综合养殖。这不仅为周边低收入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也为农户和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元阳县三喵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马守扎总经理介绍,他们前期外出学习黑斑蛙与稻蛙的养殖技术,现在每年亩产能达到20000元。而阿嘎河村委会的村民李开也表示,自从黑斑蛙养殖基地成立后,他就在基地上班,每月收入3000多元,既能在家门口就业,也能学习养殖技术,将来自己从事养殖。
“稻蛙共养”的生态模式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完美结合。稻田为蛙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而蛙则是稻田中的捕虫高手。蛙的物也是水稻的天然肥料。这种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实现了稻谷和养蛙的双丰收。未来,基地计划推广这一技术,打造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体验式美丽田园,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共同促进乡村的繁荣与富裕。
马守扎总经理还表示,到今年9月,基地预计销售20吨黑斑蛙。他们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鼓励周边村民参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