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
下定决心写日记,却仅在开始时热情洋溢,三天后便放弃了……
购买了健身卡,兴致勃勃地去了两次后,便再也没有踏足健身房……
期待每天读书,却总因忙碌而忽略……
别担心,这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可能尚未找到正确的方法。今天,我们将借助福格行为模型(FBM),教你如何轻松、自然地坚持习惯,无需依赖意志力。
一、理解福格行为模型:让习惯自然发生
斯坦福大学的B.J. Fogg提出:行为 = 动机(Motivation)+ 能力(Ability)+ 触发(Prompt)。只有当这三者同时具备,行为才会发生。
当动机强烈但能力有限时,如想运动却感到疲惫,我们可以降低习惯的难度。
当能力强但动机不足时,如有能力却不愿做某事,我们可以增加习惯的趣味性。
当动机和能力都有却缺乏触发时,如常常忘记做某事,我们可以设置提醒。
二、习惯养成的三大核心技巧
1. 习惯叠加:将新习惯与已有的习惯相结合
我们每天有许多固定的习惯,如刷牙、喝咖啡、上厕所等。与其单独培养一个新习惯,不如将其与我们已有的习惯相结合,让新习惯在自然而然中发生。例如,“如果我刷完牙,那么我就做10个深蹲”,“如果我喝咖啡,那么我就记一句日记”。这样,新习惯就能顺势而为,无需额外的意志力。
2. 降低难度:让习惯简单到无法失败
很多人无法养成习惯,是因为他们在一开始就设定了过高的目标。例如,每天跑步一小时或写日记一千字。正确的做法是降低习惯的难度。想养成阅读习惯?先从读一页开始。想写日记?先从写一句话开始。想运动?先从做一个俯卧撑开始。只要迈出最小的第一步,你就会发现开始其实没那么难。
3. 设置触发:让习惯自动提醒
很多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去做某件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设置明确的触发信号,让习惯自然发生。你可以设置环境触发、时间触发或社交触发。例如,把日记本放在床头,看到就写;和朋友约好一起运动,社交压力让你更自律。只要触发点清晰,习惯就不容易被遗忘。
三、用福格行为模型打造你的习惯养成方案
你可以直接套用上述方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触发点,将新习惯叠加进去。例如,如果你想要养成写作的习惯,你可以将“如果我看到日记本,那么我就写”作为一个触发点。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让新习惯自然而然地发生。
结语:养成习惯并非靠意志力,而是靠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总是失败,不要气馁,可能是因为方法不对。试试福格行为模型的方法,让习惯嵌入已有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有明确的触发点。你最想养成什么习惯?现在就尝试用“如果-那么”公式看看效果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