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叙述中…
典故重现:
在南朝的梁朝时期,有一位才子名为到荩。他是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到溉的孙子,以其聪明才智和优美的文笔闻名于世。当时皇帝萧衍对他青睐有加,常带他到京口的北顾楼一起吟诗作赋。
一日,皇帝与到荩及到溉一同出游。行进间,皇帝看着周遭美景,转向到荩道:“此景如画,你能否吟诗一首以赏?”到荩立刻应允,稍作沉吟后,便朗诵了一首诗。皇帝听后大喜,抚他的头说:“你真乃天下少有的才子,恐怕连古代的曹植也难与你媲美。”
随后,皇帝又对到溉开玩笑说:“难怪你每次都写得如此出色,莫非是孙子代你书写?”三人闻言皆笑。欢声笑语中,皇帝命人取来纸张和笔墨,亲自为到荩书写了一首诗。
研磨好墨汁,挥毫泼墨书写。字迹如飞蛾扑火般流畅,哪怕面临纸尽墨干也绝不吝惜。诗句写到:必须待我年老体衰之时,方可寄希望于你这样的少年才俊。
寓意解析:
“飞蛾扑火”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飞蛾扑向火光,然后不顾一切地牺牲自己。它常被用来比喻那些不自量力、以失败告终的人。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看到另一种解读——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付出时的坚定不移,不畏任何牺牲的精神。正如到荩一样,他的才情和努力赢得了皇帝的赞赏和赞誉,这也告诫我们,只要心怀信念,勇敢追求,即便是“飞蛾扑火”,也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