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的背后,是能力的积淀;能力的核心,是战略思维。
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首要任务是培养战略能力。那么,何为战略能力呢?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理解。时间上,战略能力的建立需在关键节点上有所作为,如年初的战略目标设定与路径研讨,月季度的经营分析会议以及年底的战略复盘;空间上,需在各个节点上持续优化与迭代,以实现战略能力的不断提升。
而战略思维又是什么呢?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团队的一种系统化思考方式,能够洞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使这种思考方式成为工作常态。
在战略管理中,我们常常发现,战略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若战略思维无法提升,企业的战略能力便难以改变;战略思维往往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薄弱环节,其训练难度大且短期内难以见效。
进一步探究,企业管理者缺乏战略思维的三大原因如下:
第一,业务管理导致的细节思维。多数管理者拥有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但这种经验往往使管理者更关注细节。长期关注细节虽有助于发现问题并解决,但也可能导致管理者形成固定的细节思维模式,难以跳脱出来形成更宏观的战略视角。
第二,解决问题形成的点状思维。管理者常需针对具体问题深入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这种点状思维虽有助于解决单一问题,但却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思考方式。
第三,角色定位产生的短期思维。管理者往往只关注自己负责的领域,对其他领域则关注较少。这种角色定位使得管理者在战略高度和长期思考方面存在欠缺。
如何提升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呢?结合多家企业的咨询与培训实践,笔者提出一个战略思维四步骤模型。此模型跨越行业与企业局限,从思维层面帮助管理者梳理与拆解问题。
确定目标。任何行动都需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有了目标后,需分析阻碍目标达成的障碍并确定核心障碍。接着,制定解决方案以消除这些障碍。在执行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与优化执行方案。
在设定目标时,不仅要有财务目标,还要有过程目标。这样既可以保证结果的达成,又可以便于过程中的纠偏与管理。目标的设置还需根据公司业务的成熟度来定,如成熟性业务、成长性业务及培育性业务等。不同类型业务的财务目标与过程目标的配置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在拆解路径与制定方案时,需具备较强的业务洞察能力,能够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出核心问题并解决之。制定行动方案时需考虑知识、技能、动机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并对执行过程进行持续优化与迭代,从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思维四步模型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也适用于中小企业;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也适用于跨行业的应用。它从思维层面为管理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