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百万年前的土地印记,也曾是湖泊的摇篮:
关于黄土高原的由来,至今尚有争议。要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我们首先得探索那些最早来自何方的黄土物质。目前科学家们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显示,这片土地在八百万年前很可能是广阔的湖泊,人们称它为黄土原湖。
当时在黄土原湖的西侧,无边无际的沙漠展现在眼前。该区域气候严寒而干燥,频繁的大风席卷,使得无论湖泊的东、南两侧高山峻岭,周围都是一片荒芜。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沙土得以被风吹至湖中。
起初,湖泊的水质逐渐变得浑浊不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沙土沉积湖底,经过数万年的积累,湖底堆积的沙土高度逐渐攀升至数百米乃至数千米。
为何黄土高原如此坚硬?原因在于沉入湖底的泥土受到重力及水面涌浪的感应力作用。山洪冲入的石头块又被泥沙层层覆盖。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今天所见的黄土结构逐渐形成。
人们常常误以为黄土高原仅有黄土而缺少树木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尽管黄土高原的土地资源并不单一,包含了如土石山丘地、黄土丘陵和平地等多种类型,但确实存在森林覆盖率较低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黄土高原全无绿色。
历史数据显示,即使在2001年,黄土高原地区的林地面积达到了450万公顷,当时的森林覆盖率虽仅为7.16%,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所差距。在黄土高原的某些区域如土石山区和东南区,森林资源分布较为集中。
如今,黄土高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人新的壮丽篇章。黄河水日益清澈,而黄土高原也正逐渐披上绿装。以山西为例,该省地处黄土高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增加森林覆盖率。数据显示,山西的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18.03%增长至2019年的23.18%。
再看甘肃定西,此地位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已绿意盎然。定西市经过数十年的植树努力,森林面积达到343.4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2.1%。
黄土高原地区为何相对缺乏森林资源?除了自然因素如气候、土质和自然灾害外,还有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如此,全球范围内近四分之一的绿化增加面积得益于我国的贡献,尤其是在过去里。黄土高原的森林资源稀缺并非全然人为所致。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一大问题,尤其是甘肃和陕西地区尤为严重。水土难以保持导致土地沟壑纵横、重力滑坡频发、风沙肆虐。这不仅影响土地肥力退化、农业生产受阻,还对植被生长构成威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以及根据不同地质特征种植适宜的植物类型。
黄土高原正在经历着绿色复苏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和保护措施,这片土地终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