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推荐《呼兰河传》500字作文

推荐《呼兰河传》500字作文

文章撰写/杜豆豆读书会

《呼兰河传》为一代文学巨作,源于民国时期女作家萧红的笔下。

萧红生于战乱时期,一生经历坎坷。虽然生于显赫之家,但自十九岁离家后,她也尝遍了生活的辛酸,经历了人世的风霜,于三十一岁在香港离世,她的人生旅途可谓是一首哀婉的诗篇。

她的文学成就却是如星辰般闪耀。鲁迅赞誉她为“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共计六十余万字,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之珠”。尤其以《呼兰河传》最为引人注目,该作品得到了茅盾先生的高度评价,称其为“一曲叙事长歌,一幅色彩斑斓的风土画卷,一串充满哀愁的歌谣”。

那么,《呼兰河传》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要谈及的是作品的情感内核。《呼兰河传》以儿童的视角展开,透过平和却又略带忧伤的笔触,描绘出萧红的童年记忆。这里的故事串联了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交织。

萧红生于1911年,她记忆中的呼兰河城大约在1925年前后。当时的正处于战乱频繁、军阀混战、日本侵略的黑暗时期。《呼兰河传》虽然看似在忠实记录小城的风情和人物的悲欢离合,但实质上却是对亿万共性的深刻揭示。

这种共性是什么呢?它是对善恶纠缠人生的悲歌,是对人性的无尽悲悯。即使到了今天,这种共性依然无处不在。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经济如何繁荣,人性中的善恶始终如影随形。正如的两面,善恶共存于人性之中,有时难以抉择。

是作品的选材精妙。《呼兰河传》所选择的描写对象都是典型的人和事,通过这些描绘,作品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民众观念。无论是生老病死的淡然接受,还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都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和态度。

作品中巧妙的切入角度更是让人叹服。不仅有对大场景的描绘,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写,还有对民俗仪式的展示。例如路上的大坑、、看戏等描述,虽然看似平凡无奇,却充满了人生的凄凉和命运的变幻无常。

再者是细致的叙述和描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童年回忆中的家和邻居们的悲欢离合。对人物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通过简洁的对话、精细的神态以及侧面描写,一个个人物便跃然纸上。爷爷的深沉爱意、父亲的冷漠无情、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以及愚昧的婆婆形象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呼兰河传》还拥有独到的语言风格。萧红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文体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萧红体”。她的文字娓娓道来,充满诗意,寄托了她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对此,朱汝霖老师曾评价说:“萧红的文学语言在《呼兰河传》中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她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一代文学巨星虽然早逝,但她留下的这部作品却足以让我们一生受用不尽。

最后借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萧红及她的作品的敬意:“看完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我竟去浅水湾她的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

(本文结束)

与孩子共读好书,感受文化魅力!我是杜豆豆,两个孩子的妈妈,爱读书、爱分享。欢迎关注我,一起在读书的路上快乐前行。


推荐《呼兰河传》500字作文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