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媒体快讯(记着:周梓骏)】二月二日,尽管新西伯利亚市气温接近零下四十度,寒冷彻骨,但在该市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里,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走进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记者巧遇了一场普通话公开课。严寒中,数十位对新西伯利亚普通话感兴趣的市民纷纷前来听课,其中涵盖了从五年级小学生到退休教师的各个年龄段。学生们中有随父母一同前来听课的孩童,也有积极学习提升自我,渴望获取来华留学机会的上班族。
春节即将来临,对于人而言,这是一个阖家欢乐、团圆共聚的时刻。然而对于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们来说,春节却是最忙碌的时刻。他们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推广文化的行动中,通过开设各类课程,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学习中文。
高级班学员奥柯桑娜已经在孔子学院学习三年,她深感学院的教师团队无比优秀和有耐心。“中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奥柯桑娜赞叹道,“但学院的老师们总能陪我们练习。他们的耐心让我备受鼓舞,使我在学习中能不断前进。”
不仅如此,一位名为鲁斯兰的学生更是成为了孔子学院的骄傲。他自幼在赤塔州开始学习普通话,并在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院继续深造。尽管在比赛中曾屡次失利,但他从未放弃。在孔院教师林珊珊的帮助下,鲁斯兰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最终,他在2018年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夺得总冠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来华读研。
在鲁斯兰成功的背后,是他和林珊珊老师的共同努力。林珊珊回忆道:“当时我帮助他重新建立语音基础,虽然他有些气馁,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我的指导。我们一起对每个字进行声调标记,虽然过程枯燥且有时气氛紧张,但我们都坚持了下来。”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王婵娟表示,如今除了学生,更多的社会人士也希望通过学习普通话来体验文化、寻找新的机遇。因此越来越多的学员都积极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以期待能够到继续深造。
与此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通过推广普通话不仅提升了人们的语言水平,还帮助了许多人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这正如孔子学院学生所言:“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转折点。我要用我现在的时间来不断学习汉语。”
孔院不仅提供了学习平台和优质的师资力量,更是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他们的努力,中文和文化得以在新西伯利亚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样的场景不仅仅在春节期间才会出现,而是已经成为新西伯利亚这座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