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大喜过望五言绝句苏轼

大喜过望五言绝句苏轼

谈及苏轼,一个“调皮”的标签似乎恰如其分。平日里,他的言行总透着一股孩童般的张扬,仿佛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让人感受到他那不可一世的霸气,仿佛“左青龙,右”般。而当他身处逆境时,他的调皮中又带着自嘲的意味,如“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透出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无论被贬至何处,苏轼总能寻得生活的乐趣,这便是林语堂先生的“无可救的乐天派”。今日,我们要聊的,正是苏轼的一首充满童趣的作品。

这首诗是一首咏雪诗,创作于公元1081年的冬天,当时苏轼被流放到黄州。那年的雪比往年更大,令苏轼喜出望外。他乘坐马车前往乾明寺,沉醉于赏雪的乐趣。千年的诗坛上咏雪的作品众多,但苏轼的这首诗却独树一帜。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这首诗,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

诗中写道:“山外的雪光让马儿都感到惊讶,我踏着积雪先向前行。风中的花误入长春的花园,云月长挂夜空如不夜城。不让牛羊这洁白无瑕的美景,且看鸦鹊在雪中嬉戏。还需带着被褥留在僧,等待听那融雪滴竹的声音。”苏轼的诗才自然非凡,对此诗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清代文人纪晓岚对此诗的评价却是:“首句与温庭筠的名句相似但不成语,三四句则落入俗套,五句则显得笨拙。”对于诗中“山光”的运用,后世其他诗人却颇为推崇。民国诗人陈衍便用“写山水,真写得出”来形容这句诗的妙处。

至于纪晓岚所说的“俗”与“拙”,或许只是个人见解。诗中的意象如“树上的雪像梨花一样开遍山头”,给人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构建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尤其是那句“未许牛羊伤至洁”的感叹,流露出诗人对雪的深深喜爱,对动物的区别对待更是调皮地展现了他的情感。

最后一句更是调皮,“更须携被留僧榻”,描绘了一个抱着被子在僧房里等待听融雪声音的场景,天气虽冷却扫不了他的兴致。这样一个爱雪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与许多咏雪诗相比,此诗虽无千古名句,但却别有趣味性。从一开始的抢先赏雪到最后的抱被赏雪,都透出一种孩童般的稚气。至于纪晓岚的评价,或许各人心中自有定论。陈衍的“真写得出”或许道出了此诗的独特之处。至于此诗究竟如何,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不妨各抒己见。


大喜过望五言绝句苏轼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