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2025-04-1511:15:44百科知识1

如果孩子展现出对学习的不积极态度或成绩出现明显下滑,家长的初步反应往往是焦虑和担忧,而非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部分家长在寻找原因时,往往局限于学习环境内,如孩子厌学、不愿吃苦、沉迷手机、不听从教导或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等表面现象。他们往往忽略了深层次的教育和心理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就在两年前,我遇到了一位高二的女生,她对学习的态度极其消极,拿起课本就感到厌烦,甚至对完成作业和课堂听课也感到抵触。她更偏爱观看各种宫斗剧、犯影视作品以及的图片。这位学生的母亲描述她的思想极端且黑暗,认为世界上没有好人,甚至有报复同学和老师的念头。

在咨询过程中,孩子逐渐道出事情的缘由。她之所以对同学产生厌恶感,是因为她觉得同学们都很虚伪,总是在背后议论她,没有真正对她好的人。她觉得老师也针对自己,经常与她谈话,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老师的不管不问让她觉得被放弃,感到极度不负责任。

她坚信做人应恩怨分明,有仇必报。她喜欢看宫斗戏和犯电影,从中学习如何复仇。看到“仇人”遭受痛苦的场景,她反而觉得十分解气。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这孩子内心其实非常胆小。她害怕夜晚一个人上厕所,不敢爬高,走在街上也总是担心会遭遇小偷或。这种内心的胆怯和幼稚的思想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尤为突出。由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她经常成为同龄人的开玩笑和嘲讽的对象。尽管他们可能并无恶意,但对她来说却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由于害怕和不会反抗,她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愤怒,因此总想寻找报复。

在这种状态下,她无法专注于学习,长期下来,功课落下许多,基础越来越差。她的学习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为了让她听话,经常用恐吓性语言描述各种危险,同时又过度保护和包办她的生活。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她的个性变得胆小、娇气,情商低,引发了一系列的人际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她的学习,产生了学习上的挫败感,导致她内心更加自卑和压抑。

孩子的问题不仅是心理问题,也是教育问题。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培养的人格特质,然后才谈得上成才。如果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人格的培养,那么在成才的道路上难免会摔跤,即使成才也是歪才、废才。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与孩子一起梳理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发展机制,制定了先调整情绪、化解内心的自卑、提升胆识、学会人际交往,然后针对学习调整心态与方法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和心理训练,孩子逐渐变得自信和阳光,开始主动学习并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了。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