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在未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之前就停止进行。
【出处】此语源于西汉时期戴圣所著的《礼记·中庸》一书中,其中有句:“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表达了君子在行进过程中如若半途而废,则是不可取的。
【典故】
在东汉时期,乐羊子有一位极其聪明的妻子,她对他十分关怀备至,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品德上,都为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有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并带回家给妻子。他的妻子却坚决不接受,她告诉乐羊子:“有志之士不会饮用盗泉之水,也不会食用他人施舍的食物。你现在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我们不应私自占有,这样做会玷污我们的品行。”乐羊子听后深感惭愧,遂将金子归还至原处。
为了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乐羊子决定外出求学。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学成归来。但妻子见到他后并未表现出喜悦之情,询问之下得知他只学了一年就回来了。乐羊子表示因思念家乡而提前归家。妻子听后,带着他来到织布机前,用剪刀指着正在织的布说:“这布是由一根根线积累而成,一寸一寸地积累才有一匹。如果我现在剪断它,那么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接着,妻子又对乐羊子说:“读书如同织布,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你半途而归,就如同我此刻剪断这匹布一样。”乐羊子听后深感触动,决定继续在外求学,七年间未曾回家探望一眼。
【造句】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到底才能看到美好的结果。决不能像古人所说那样半途而废。我们要时刻铭记,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