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次迟来的阅读体验。在我的求学阶段,课外阅读并不被重视,工作后也只是听说过《城南旧事》这本书。直到这个寒假,我才有幸和孩子一起阅读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后,我尝试着对它进行定位。据资料显示,该书是一部儿童小说,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然而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同样也适合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阅读。说它是小说,是因为书中讲述了以“小英子”为中心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些情节并非真实生活;说它是自传,是因为书中描绘的“老北南”正是作者林海音童年居住的地方。而说它是散文,则是因为它追忆逝去的童年时光,散发着深深的怀念之情,并不依赖于奇特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来吸引读者。
我特别喜欢书中《冬阳·童年·骆驼队》开头的描写。骆驼队停在我家门前,它们静静地排列成一行,等待着人们的安排。在干冷的天气中,拉骆驼的人摘下毡帽,秃瓢儿上冒出的热气融入了大气中。
夏天的过去,秋天的来临,冬天的再次到来,骆驼队再次出现,但童年却一去不返。在冬日的阳光下,我曾学着骆驼咀嚼,那傻事我已不再做。然而我是多么怀念童年时住在城南的风景和人物啊……我在心中默默地回忆,慢慢地写下我的感受。每当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听到那悦耳的铃声,童年的记忆便重新浮现在我的心头。
书中的开头部分描绘得细腻且具有生活感,画面感极强;结尾部分则点明了主题方向,情感伤而不哀,怅而不惘。即使已经过了记忆的最佳年龄,我仍会一有空就翻阅、默念这本书。是的,“童年”是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林海音用她特有的笔触,引领我们回顾童年、怀念童年。
童年的我们有时显得有些愚钝。在大人眼中,秀贞被视为疯子,但我喜欢和她交往,帮助她寻找小桂子;对于偷东西的小偷,我理解了他的家庭困难;对于和父亲有染的兰姨娘,我虽然有些恼恨,但最终还是促成了她和德先叔的姻缘。这些情节都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和无知。
童年是神圣的,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成年后可以遥望的家园。童年无法再现、无法复制,即使其中有残缺和遗憾,也常常充满了温馨。因为以儿时的认知水平来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审验。“我”的笔下很少描绘艰难的生活,没有对黄板儿牙的鞭挞,连爸爸也是一个喜欢花的人。
对于电影版《城南旧事》,我认为其与原著相比有所改动。导演吴贻弓将电影的主题定位在“离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原著的“怀念童年”的主题。电影中删去了“兰姨娘”这个章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为这一章节与“离别”主题关联不大,还可能影响父亲的形象。我还是更喜欢原著,任何的改编都是一种尝试和冒险。
考虑到儿童这一特定的阅读,我认为有些出版社在出版读物时应该更加负责任。以我所读的《暖心美读书》为例,书中存在内容错乱、错字等问题。然而该书的纸张、印刷、装帧看起来并不像是盗版书。经过对比我发现只有一个原因:编辑质量不过关。这让我感叹:要做到高质量的编辑工作是如此之难,如此之稀缺;而用心做事是如此之可贵,如此之值得称赞。毕竟,儿童还没有这样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家长也不能为每本书都准备两种版本进行对比。
最后我想说,虽然有些偏离主题,但为了保障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能够拥有纯粹的阅读体验,我认为这样的讨论是必要的、没有偏离主题的。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