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
一、“粮食丰收”“阳光灿烂”是哪种短语?
【答案】主谓短语。
【解析】主谓短语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例如“粮食丰收”中,“粮食”是主语,“丰收”是谓语,说明了主语的状态。同样,“阳光灿烂”中,“阳光”是主语,“灿烂”是谓语,描述了阳光的状态。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
二、“增强信心”“接受批评”是哪种短语?
【答案】动宾短语。
【解析】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例如“增强信心”中,“增强”是动语,支配“信心”这一宾语,表示动作和对象的关系。“接受批评”同样符合动宾短语的构成,动语“接受”支配宾语“批评”。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
三、偏正短语由哪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叫什么?被修饰部分叫什么?
【答案】偏正短语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叫修饰语,被修饰部分叫中心语。
【解析】偏正短语中,修饰部分在前,称为修饰语,主要负责修饰、描述中心语。中心语则是偏正短语的核心,是被修饰的部分。两者之间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
四、“新书”“十吨钢材”是哪种短语?
【答案】定中短语。
【解析】定中短语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定语修饰、限定中心语。例如“新书”中,“新”是定语,限定“书”这一中心语;“十吨钢材”中,“十吨”是定语,限定“钢材”这一中心语。定中短语在汉语中很常见,常用来描述、限定名词性成分。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
五、“刚回来”“这么走”是哪种短语?
【答案】状中短语。
【解析】状中短语由状语和动词、形容词性中心语组成,状语修饰、限定中心语。例如“刚回来”中,“刚”是状语,描述了动作“回来”的时间;“这么走”中,“这么”是状语,描述了动作“走”的方式。状中短语在汉语中常用来描述动作的状态和方式。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
《文化要略》
一、浙江省余姚市的什么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有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遗迹?
【答案】河姆渡文化遗址。
【解析】在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迄今最早的有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遗迹。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当时人类的居住方式和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出处】程裕祯《文化要略》第四版。
二、从原始社会后期到哪个时期是我国建筑发展的成型期?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
【解析】从原始社会后期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建筑发展的成型期。这一时期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宫殿成为高台建筑,大型建筑各自封闭而独立,并形成了一定的建筑制度,用以规范各种建筑的规模、方位和等级。
【出处】程裕祯《文化要略》第四版。
三、从秦汉到三国时期我国建筑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答案】成熟期。
【解析】从秦汉到三国时期,我国建筑发展处于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台榭楼阁建筑精巧,砖石结构的建筑也迅速发展起来。
【出处】程裕祯《文化要略》第四版。
四、哪个时期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吸收期?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吸收期。其特点是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建筑大量出现,原有建筑形式吸收佛教建筑艺术,形成丰富多彩的寺、塔、石窟等佛教建筑。
【出处】程裕祯《文化要略》第四版。
五、哪两代是我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隋唐两代是我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其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