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字佳句解读
白玉无瑕:此成语乃用于描述某物或某人品质上绝对无瑕,宛如白玉般纯洁无暇。通常用以形容人的德行或事物的品质至臻完美。
成语渊源:
“白玉无瑕”源自于《左传》的典故,书中记载:“君子之德,如白玉无瑕”。古代的智者们以玉为高尚品德和美好品质的象征,“白玉”即指纯净无暇的美玉,“无瑕”则表示毫无缺陷。此成语正是突显了君子应有的完美品德。
近义词汇:
1. 尽善尽美: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品质完美到无可挑剔的程度。
2. 无以复加:形容事物或人的表现无可指责,达到极至的完美状态。
反义词汇:
1. 存在瑕疵:用来描述事物因有缺陷或不完美而有所欠缺。
2. 有失水准:形容事物或人的品质因存在不足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
范例句子:
1. 他的品行如白玉无瑕,令人敬仰不已。
2. 这幅画的技艺精湛至极,真可谓白玉无瑕,令人赞叹不已。
3. 在古代,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的完美,更是道德和品行的至高无上。
成语典故详述:
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景公十分注重礼仪和道德,他希望臣子们都能拥有高尚的品德。一次宴会上,他邀请了众多贵族和士人,意在通过交流考察他们的品德。其中,屈原士人的言辞得体、表现出色,受到了景公的高度赞扬,称其如同“白玉无瑕”,品质至臻完美。这个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并成为“白玉无瑕”这一成语的出处,寓意着高尚的品德和完美的品质。
此成语不仅是人们对完美的追求与表达,更反映出古代文化中对道德和品行的崇高敬意。古代的智者们认为,真正的君子不仅在行动上做到完美无缺,更是在道德和品行上追求至高的境界。这也正是“白玉无瑕”这一成语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