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礼仪《课堂礼仪》教案

2025-04-1500:26:03百科知识1

《新编礼仪经》第3课:尊重与礼仪

【教学时间】

2023年5月1日 下午至半

【教学内容】

《新编礼仪经》第二节的1至4段

璞玉需雕方成器,人须学方知义。

孩童当亲师友,熟习礼仪规范行。

香九龄子能温席,孝亲敬长是所求。

融四岁童会礼让,敬长尊贤应先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理解

掌握《新编礼仪经》第二节1至4段的关键字词含义。

二、技能与行为

通过重点词的解析,理解《新编礼仪经》第二节1至4段的主旨;通过诵读,能够流利地朗诵该部分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白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懂得彼此间应互敬互爱;明白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心爱与尊重的体现。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新编礼仪经》第二节1至4段的内容,掌握礼仪与尊重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平等的,这种关系中包互敬互爱的精神内核,这需要学生深思熟虑。

【教学知识点】

1. “璞玉需雕方成器”中的“雕”意为雕刻、打磨,形容人需经过培养才能成才。

2. “人须学方知义”中“义”指的是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

3. “香九龄子能温席”中的“香”代表历史人物东汉的黄香,讲述的是其孝顺父母的故事,现强调细心照料亲人的重要性。

4. “孝亲敬长是所求”中强调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基本的道德要求。

5. “融四岁童会礼让”中的“融”代表历史人物孔融,年仅四岁便知道把大的梨留给哥哥,体现的是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让。现代应结合实际,比如按需分配资源等,但同时要教育孩子们保持对他人的尊重。

6. “敬长尊贤应先知”中强调了敬重长辈和贤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辨别是非。

7. 理解人际关系中相互对应、平等的关系,以及彼此间互敬互爱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复习第一节内容(为何学习、学习内容为何等),引出第二节主题——礼仪与尊重(约5分钟)。

二、新课内容讲解:

1. 讲述《新编礼仪经》第二节前两段内容及其与礼仪的关系(约5分钟)。

2. 结合故事和视频(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解释何为符合“礼仪”的行为(约5分钟)。

3. 深入讲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长辈(约5分钟)。

三、课堂检查学生对《新编礼仪经》第二节1至4段的理解情况(约5分钟)。

四、课后作业:思考并回答关于梦想与学习内容的问题(约5分钟)。例如: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你需要学习什么?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想法和计划。

五、相关资源与链接:提供《新编礼仪经》的相关视频链接及学习资料(见后附链接)。[此处附上视频链接] 供学生课后巩固学习。

六、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质量(课后完成)。针对“璞玉需雕”字体的显示问题与学生们沟通并解释原因,确保下次教学无此问题出现。感谢学生的参与并积极给予建议以改善教学质量。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