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通体大理石瓷砖被视为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800×800mm规格的销售价格普遍高于每片30元。现今这款曾经的高端产品已经渐渐成为市场中的常见之选,单价跌至20元以下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少生产厂家的库存积压,量价双降的趋势明显。
这种变化似乎是抛釉类产品难以摆脱的命运。从全抛釉、金刚石到如今的通体大理石瓷砖,都经历了短暂的热门时期后迅速走下神坛,价格战和品质战随之爆发。
2017年和2018年的产能暴增,使得通体大理石瓷砖成为陶企的标配产品。2016年,当通体大理石瓷砖刚刚在佛山春季陶博会上崭露头角时,仅在少数产区有生产厂家涉足。随着生产成本的高企和现有市场渠道的接受程度,通体大理石瓷砖一度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随后,从高安产区的兴起,到淄博产区超过30条生产线的建立,通体大理石瓷砖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业内人士回忆,普通全抛釉价格竞争激烈,促使厂家开发新产品以稳定客户并提升利润。通体大理石瓷砖的销量不断增长,市场上甚至出现了非通体不卖的趋势。
随着生产线的激增,通体大理石瓷砖的价格战和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四川夹江产区,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出厂价格在短短两年内降价40%,已逼近成本价。其他产区的价格也在不断下调,销售情况却并不如预期,产销率仅为七八成。
尽管价格已经大幅下跌,但陶企仍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各大产区的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线仍在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河北、陕西等六省区的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线已超过35条。
随着抛光砖生产企业的经营困境加剧,多家企业正在将抛光砖生产线改产为通体大理石产品。北方通体大理石瓷砖的产能预计还将逐步增加。
尽管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利润越来越低,但在后继产品乏力的情况下,仍然是多数陶企的销售主打。短期内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线数量不会减少。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企业正在对产品进行升级和规格创新。
例如,推出加厚通体、超耐磨通体大理石瓷砖等新品,以及600×1200mm大规格通体大理石瓷砖、大板通体大理石瓷砖等创新产品。越来越多的陶企正通过技术创新来规避价格战带来的风险。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通体大理石瓷砖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对真正大理石产品的技术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着重于产品花色的真实石材效果以及加强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功能性研发。
尽管通体大理石瓷砖面临价格战和利润空间的压缩,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其市场竞争力仍在不断提升。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产品的真实效果和功能性研发。(转自陶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