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清明,天地间弥漫着清朗和暖的气息,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展露无遗。春雨过后,家乡的竹园仿佛在东风中摇曳生姿,新篁蔟簇呼唤着春的到来。那缕缕清新、清逸的气息,让我这个久居城市、看惯了霓虹闪烁、浮华喧嚣的人,一次次怀想起那片绿意盎然的竹海。
春笋,作为竹子的初生芽苞,深埋在冻土层中,闻春雷而动,濯春雨而发。其形美味鲜气清,被誉为“蔬中第一珍”、春天的“菜王”。春笋拥有许多雅称,如新篁、竹萌、雏龙等,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称之为“傍林鲜”,可见春笋的美妙。
南方的竹笋发得更早,常带着一层残冰积雪破土而出,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春笋与新春的第一声雷声有着奇妙的联系,它努力拱破残冬的罗网,抽发出晶莹的嫩芽,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苏东坡曾赞道:“新春阶下笋芽生。”早晨推开房门,结着一层寒霜的台阶之下,竟有蔟簇竹笋冒了出来。春笋不惧严寒,砥砺,其生命力令人赞叹。南宋诗人何应龙在《笋》一诗中形象地描述了春笋的这一特质。
“风入春笋节,一夕长数层。”春笋出土后生长迅速,经过春风的吹拂,一天就能长出好几层。采挖春笋要趁鲜,不然就会老去。春笋的形态和味道就像是一场味觉的盛宴,等待着人们去品尝。
春笋外层有厚厚的包衣,毛茸茸的,显出淡淡的褐色。一层层解开后,露出的笋肉晶亮、鲜嫩,洁白如玉。古人常用来比喻女子纤柔温润的手指。南唐李煜和元代曾瑞的诗句中都有对春笋纤细美丽的描述。
春笋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馔。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珍品。在盛大的宴会上,春笋总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诗经》中早有记述,韩侯设宴饯行时所用的名蔬即为春笋和嫩蒲。
一年四季皆有竹笋,但春雨滋润过的春笋最为、鲜美、富有营养。唐宋诗人对春笋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赞美春笋的诗句。盛唐爱食春笋者众,诗佛王维更懂得新鲜笋子的美味。诗魔白居易则详细描述了春笋的采摘、烹饪和品尝过程。
至于其他诗人墨客,如北宋的苏轼、黄庭坚以及南宋的陆游等人都对春笋情有独钟。他们用诗词赞美春笋的美味和鲜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春色正好时节里,不妨采挖一篮鲜嫩的春笋。用纤手剥出一只只如玉如兰的笋尖儿来烹饪一盘鲜嫩的春笋烧肉吧!让我们在品味这餐不俗不瘦的佳肴时也品味着世间的美好滋味。
如此这般便好:沐浴在春光里咬一口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