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五,民间习惯称之为“破五节”,这个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正月初五的“破”与“除”
在古代,自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众多习俗规定让民众过着小心谨慎的生活。这些日子里,禁止新作的烹饪、慎言忌语、不可使用针线,乃至日常清洁都受到限制。但到了正月初五,诸多禁制开始解除,这便称之为“破五”。
“破”字在这里有打破、突破的含义。正月初五这天,不仅是“破五节”,更是对旧岁陋习的摒弃,象征着除去不吉之事,迎接新气象。诸如不进行新炊事、避免不吉言谈、不使用针线工具、不做大扫除以及不打破任何物品等传统。
“破五”节又称“泼污日”,这一天可以将过年期间留存的污水和垃圾一扫而空,以此象征除旧布新,代表着年节已经过去,不再需要因避讳而拘束生活。
正月初五时,各家各户燃放鞭炮,目的是驱逐“晦气”、“穷气”与“霉气”,营造欢快的节日气氛。这一天也意味着商店开张时间的到来,是人们期盼幸福生活与美好未来的寄托之日。
在历史记载中如《燕京岁时记》所述,“破五”那天有许多严格的禁忌,比如只能食用已备好的食物,不得使用生米煮饭,甚至规定妇女不得外出等。
二、正月初五的“迎财神”习俗
据民间传统,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人们借此良辰吉日来迎祭财神,寓意送走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财富与好运。
“破五”是送别穷神、迎接财神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打破旧日的拮据与窘迫,期盼着新生活的美好开启。财富是人们最直接的需求与愿望,因此财神在民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为了祈求财神的保佑,人们在初四晚上便开始准备丰盛的祭品。酒席上备有羊头和鲤鱼,象征吉祥与年年有余。同时燃放鞭炮以驱逐不良气息,相信这样财神便会降临并赐福于民,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生活富裕。
人们还会迎接五路神(即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五路神并非指具体方向上的五条道路上的神明,而是泛指那些能够引领人们获得财富与好运的各方神圣。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以鸣锣击鼓、焚香的方式祈求财神的保佑。而关于财神的传说也丰富多彩:从蔡京被尊为财神的故事到赵玄坛被奉为正财神的等。
无论是正财神还是偏财神、文武财神等众多说法,都体现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