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经济话题时,我们常常会提及到杠杆率这一概念,而大部分人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企业的杠杆操作。实际上,居民的杠杆率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其重要性亦值得我们的高度警惕。
哪座城市居民杠杆率居高不下?
据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已经攀升至59.7%。相较于2008年的18%,这一数值在短短十二年间扩大了三倍多,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堪称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间比较显示,发达经济体住户部门的平均杠杆率为72.1%,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为39.9%,的居民杠杆率已经接近国际平均线,且已远超新兴市场经济体,仅与发达经济体存在微弱的差距。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目前已有六个城市的住户部门杠杆率超越了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具体而言,杭州、温州、厦门、深圳、南京及广州的住户杠杆率分别达到了惊人的百分比。这些城市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隐不小的金融风险。
提及杠杆率,我们需要了解其统计方式并非单一。其中最为人知的是住户部门杠杆率,即居民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还有一个是居民资金杠杆率,也就是居民与居民存款之间的比值。
不同统计口径反映出的是不同层面的经济状况。以居民资金杠杆率为例,一个城市如若流动性高且吸引大量外来购房者,则当地杠杆率可能因此而升高。
在我国,有七个城市的居民资金杠杆率超过了100%,这七座城市处于居民高于存款的经济状态中。它们分别是厦门、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这些数据无不透露出这些城市经济的活跃与金融的复杂。
何因造就高杠杆现象?
你是否注意到,不论是居民资金杠杆率还是住户部门杠杆率,厦门、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总是名列前茅?这其实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及房价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厦门为例,尽管其GDP规模相对较小,但房价水平却直追一线城市。数据显示,其8月份的平均房价已接近5万元每平米,仅次深圳、北京和上海。这样的房价水平自然吸引了众多投资客的目光,不仅限于本地购买力,更有来自周边乃至全国的投资者。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总额中约有56.5万属于住房,即房地产成为资金的重要吸纳器。
楼市的高杠杆率意味着居民消费能力的透支。在双循环经济时代背景下,这一现象或许并不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因为据央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在考虑其他因素后,居民杠杆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就会相应下降。
人们担忧的是,随着杠杆率的不断提升,潜在的金融风险是否会逐渐积累并最终爆发。的储蓄率高企或许是抵御这一风险的“秘密武器”。
相比于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储蓄率高达45%,远超全球经济体的平均水平26%,亦超越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水平。这样的高储蓄率为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在这些有利因素的支撑下,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