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蝴蝶_梦中的蝴蝶原唱是谁

2025-01-2205:10:47综合百科6

袁焕仙先生简介

袁焕仙先生(1887年至196,四川省盐亭县人),为南怀瑾先生的启蒙导师。其先后在成都和南京创办“维摩精舍”,传授佛法,影响深远,其门下弟子众多,其中以南怀瑾先生最为出色。袁焕仙先生的著作经过南怀瑾、徐剑秋等人的编撰、整理,形成了《维摩精舍丛书》,近年来还出版了《袁焕仙著述集》。

以下为袁焕仙先生《榴窗随判》的摘录。

有人提问:“关于修行中开悟的三个阶段——初关、重关、牢关等说法,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它们与教门中的三顿之说有何不同?如果这些说法是错误的,那么错误之处在哪里?希望先生能给予明确的解释。”

解读】学者询问:“禅宗将悟境分为初关、重关、牢关三个层次,常被人们提及。这些观点是否正确?若正确,与佛教中的三顿之说有何区别?若不正确,这些说法的误区在哪里?希望先生能明确指点。”

袁先生判曰:“如同狮子扑人般果断,亦如韩卢追肉般直接。实际上,并无一物可言,何来三关之说?既然属于禅宗的修行境界,自然与教门的修行方法有所不同。若不能区分的差异,如何能真正领悟修行的真谛?即便以教门的三顿之说与禅宗的三关相比较,也需找到一个平衡点。即使找到了这个平衡点,对于个人修行的助益又有多大呢?有时过度的解释反而会加固误解,过度的辩论反而会远离佛法的真义。”

解释】先生进一步解释道:“释迦牟尼的觉悟是禅宗的基石,为后来的修行者指明了方向。教门则是将这一觉悟广传世人,使六道四生都能此道。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深意。禅宗与教门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但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若能真正领悟修行的真谛,那么无论是禅宗还是教门,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人们彻底觉悟。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对于开悟过程中的任何阶段或说法,都不会被视为多余的。”

“禅宗的开悟境界是根据修行者的实际体验而来,而教门的则是根据众生需求而设。尽管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帮助众生彻底觉悟。无论是哪个、哪种教法,其最终目的都是扶持众生破除迷惑,彻彻底底地了悟自己的本心。若能真正了悟,那么对于禅宗或教门的任何说法,都不会被视为无用的。”

“三关的说法只是一时的方便之语,实际上在真理的境地中并无分别。雍正皇帝曾说过初关、重关、牢关的体验过程。这些关口的说法虽然存在,但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修行过程。如果修行者过于执着于这些关口的说法,而忽视了修行的本质,那么就会错失修行的真谛。我们应该明白修行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说法上。”

诠释】“对于修行者而言,如果只顾着追求过关的阶段和说法,而忽视了真正的修行过程和自我检讨,那么即使经历了千关万关也只是表面的形式。真正的修行应该亲身体验并透悟其中的一着。当面对修行的漫长路程时,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断努力前行而不是在路途中迷失方向或沉溺于无谓的追求。”

“对于那些只知道向外追求而不愿意检讨自己的人来说他们应该明白自己妄想盲从之处不应该去责怪别人或者去嘲笑别人的成就而是应该自己真正地反省自己并在修行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正如诗中所说‘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虽然修行的路途遥远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终会达到彼岸。”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