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与北京的住房交易税收优惠正式实施,同时宣布废除原有的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的划分标准。那么,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人都在询问,究竟什么样的住宅算是普通住宅,而非普通住宅又是怎样的?既然已经宣布废除,为何新中还对14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有所区分?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关于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定义,各地区的标准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这是根据小区的建筑容积率、单套房屋的建筑面积以及实际成交价格等因素来划分的。简单来说,建筑容积率高于1.0且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一般被认定为普通住宅。
关于的调整,此次所提到的“取消”,主要是指和个人所得税的部分规定。以前,在出售住房时,对于普宅和非普宅有不同的税收要求,但现在这些差异已被取消。这意味着,只要房屋购买满2年以上,就可以免征;若房屋居住满5年以上且为家庭唯一住房,则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有人会疑问,既然已经取消了部分区分,为何在收取住房契税时还要考虑房屋面积?这是新中的另一项调整。在新中,契税的收取确实与房屋面积有关,区分了首套和二套房屋在140平方米以内和以外的不同情况。
但需明确的是,这只是税收的一个征收标准,并非普宅与非普宅的划分依据。大家不要混淆概念。随着的实施,我们期待它能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活动,并增强购房者购买大房屋的意愿。我们将继续关注市场的后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