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_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

2024-12-2906:58:27综合百科11

《元曲讲读》 杨栋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唐诗、宋词、元曲”这一口头禅早已耳熟能详。这一韵文诗歌的标志性品类,分别代表了各自时代的文学巅峰。虽然如今能够信手拈来背诵几首唐诗、宋词的人屡见不鲜,但提及元曲,却常常感到陌生与茫然。实际上,元曲是元朝时期的流行歌曲或通俗歌曲,也被称作“散曲”。这种通俗的歌曲形式用于戏剧演出,当时称为“杂剧”,后来二者被统称为元曲。

元曲这一传统文化概念之所以被人们忽视,原因之一在于其种类繁多、关系错综复杂,甚至连专家也难以厘清其全貌。为元曲正名,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通识学理的深入研讨与反思。

自近代王国维与任二北两位学术大师开创戏曲与散曲的专学后,元曲学术领域逐渐分化,杂剧与散曲各自为政。这种分治与历史事实及真相渐行渐远。

《元曲讲读》一书基于现代学术理论,以“套数”为中介环节,将“以流行歌曲唱戏”的“诗剧”之同一性作为沟通整合散剧二学的桥梁。该书致力于恢复和提炼元曲原有的学术话语与观念,重构“元曲”的知识体系。这一理念与西方古哲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念不谋而合,故以亚氏之说作为本书的学术支撑。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各部分虽各有侧重,但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制曲习作是本书的核心目标,通过曲谱的格律模板,只要掌握普通话的四声字调,便可依模板填写曲词,完成合格的曲作。若要创作出色的曲子,仅掌握格律形式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借鉴经典作品的成功经验,从中获得启示和开悟。古人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及“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都强调了这一点——经典名作的示范引领是古今作家成功的关键。

本书参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精选“定格四十首”作为样板和示范教学模式。筛选出的30个曲牌格律谱被安置在相应的经典作品之下,供读者学习和练习。此举考虑到了名篇精品易于入心入耳,使之成为兼具示范和曲谱双重功能的作品。在曲牌的筛选过程中,我们注重精选那些在语言格律上与诗词有所不同、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作为写作模板,力求使模板符号简明直观、一目了然。

在曲学基本知识部分,本书吸收了不少最新的研究成果,超越了旧有的常识范围。例如南戏的早期标本《张协状元》为元代编剧的作品,南戏亦成于元代,属于元曲范畴。这些结论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和不同意见的竞争论战,已在学术界占据压倒性优势。所有进入本书的客观知识都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和筛选。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