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首的“雄浑”一诗描绘如下:
内蕴宏大,外显无痕。虚实相生,积健为雄。
……
“雄浑”,是壮丽宏伟,气势磅礴之美的体现。它所蕴含的,是一种阳刚之美,一种宏大至极的壮美。雄浑之美,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内在的真气充盈,使得其可以应对无穷的变化。
在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中,“雄浑”之美均有体现。我国文学史上,如陆游这般,具有雄浑豪放风格的诗人,其作品往往能体现出这种美。书法艺术亦然,雄浑之美在书法作品中尤为突出,如颜真卿的作品。
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就是雄浑的生动写照。
黄钺在《二十四画品》中的“沉雄”一述,提到了“诗曰魏武,书曰真卿”,即曹操的诗和颜真卿的书法,都已达到此种境界。
当人们诵读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会让人感受到一股雄浑之气喷薄而出,壮阔无垠,魄力惊人。
品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同样会感受到这种魄力不凡的美感。历来对颜真卿书法的评价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雄”或“伟”二字。
如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评价《大唐中兴颂》时说,颜真卿的书法字迹尤为奇伟。
苏轼在《题颜公书〈画赞〉》中称颜鲁公的书法既清雄又雄壮。
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娄吴景仙书》中说,颜鲁公的书法的笔力既雄壮,气象又浑厚……
“雄浑”在书艺风格美的领域里,与之相近或相当的概念还有雄伟、雄奇、沉雄、雄放、浑含、浑厚等。
“雄浑”一品所体现的内在元气,是古典美学的独特之处。这种美学观念与哲学尚“气”的传统紧密相连。
从量、力、气三个层面来看,颜真卿的书法都具备。其《东方朔画赞碑》用笔厚重丰伟,可见其在书写时用力的技巧与力度。
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藏头护尾,力在字中”,正是颜书所体现的堂正魁伟、顶天立地形象的写照。
孙联奎在《诗品臆说》中所言的“雄浑之气,即浩然之气”,正是从美学角度对颜书之美的评价。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对颜书的评价更是将“气”置于“力”之前,并指出其气的磅礴性质。
王文治的一首论书绝句中提到的杜诗、韩笔与颜书,三者都有着苍茫神力、古今间气的高峰地位。
在书法美的历史长河中,如商代的《司母戊鼎铭》等青铜器铭文,也是雄浑美的杰作。
“雄浑”之美不仅是一种美学范畴,更是一种力量的崇高、自然的威严。它体现了古典美学的独特之处和深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