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网信北京”订阅按钮,不错过任何一则动人故事!
夜色降临,管庄地区正举办着第十二届惠河文化节。一个身影走上舞台,她就是23岁的无臂女孩杨喜凤。她为观众献上了歌曲《隐形的翅膀》,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表演对她而言格外特别,因为是她首次面对如此多的观众展现自己,她的心中不免有些许紧张。杨喜凤来自山西临汾的农村,于今年3月份加入了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
8月17日,杨喜凤在文化节上再次演唱了《隐形的翅膀》。这是她面对观众最多的一次演出。她的内心略感紧张,但并未退缩。
杨喜凤的命运在五岁那年发生了巨变。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失去了双臂,她不得不接受双臂截肢手术。这场给她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曾经的她,因身体的残缺而在村里遭受排斥和嘲笑。杨喜凤回忆起过去的岁月,略带伤感地说:“那时候,我无法进入学校学习,只能依靠哥哥姐姐的教导来识字。”
在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的通州张家湾驻地,杨喜凤在穆建新老师的指导下勤奋练习发声,努力用真挚的情感去唱歌。六岁时,她学会了用脚进行日常活动,如写字、洗衣。她的坚强和独立让父母为之动容。
在艺术团中,尽管杨喜凤无法与聋哑人交流,但她会观察他们排练节目,以此学习手语。她的爱好是唱歌,无论是在家中跟着电视或手机唱歌,她都乐在其中。虽然她从未在家人面前大声唱过歌,但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舞台梦。
如今,她的梦想终于成真。经过朋友的介绍,她联系到了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的创始人穆建新。穆建新是一位身患先天性软骨病的残疾学生,也是第一代学声乐的残疾人。在了解杨喜凤的情况后,他决定录用她。
杨喜凤每天早晨用脚化妆打扮,她说这样可以为自己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令人敬佩。
初次的杨喜凤迅速适应了艺术团的生活和工作。她向穆建新老师请教,学习手语和与盲人演员的交流。五个月来,她随团赴学校、农村、社区、工厂等地演出40余场,每次都演唱那首给她力量和希望的《隐形的翅膀》。
想家时,她会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或与家人保持联系。